网事并不如烟
- 时间:
- 浏览:214
- 来源:代发单礼品网
过去说没有电,点蜡烛看电视,听起来绝对是本山大叔的笑话小品,现在却绝不是现实版的传说,因为电视可以躺在被窝里用手机看了。过去书籍的的确确是用来看的,现在纸质书却越来越变成收藏品了。过去大家一起共同的话题远比现在少,现在有了网络,什么“马航失联”,什么“文章出轨”,什么韩国“岁月”号沉没,什么“上淘宝”,什么“上京东”,什么“光棍节”,什么“大数据”,什么“互联网金融”,不一而足。
今年是中国互联网20年,20年来,中国的互联网给中国人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天翻地覆。以最常见的一幕:城市里普通上班一族的出行为例,现在已经很难看到在公交车上坐车看报纸的人了,而是都在看手机。看手机上的新闻,看手机上的游戏,看手机上的电视,看手机上的电影。具体到我个人,屈指算来,我接触网络也有17年之久了,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中国的互联网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记得我家的第一台电脑正是1994年购买的,那时候电脑还是很昂贵的东西,所以我家购买的电脑还是一台组装兼容机,尽管如此,那台电脑仍然是我家整个居住的那栋楼的第一台电脑礼品网哪个便宜又安全吗由于当时的条件所限,自然这台电脑不能上网,但是我还是经常用它打些材料,打些采写的新闻。我用五笔打字的输入方式正是那第一台电脑的功劳。记得当时练习五笔输入还正经练习了很长时间的。时间过得很快,到了1996年底原来的电脑已经不能跟上形势了,于是我又购买了我家的第二台电脑,这台电脑已经可以通单号网过电话拨号上网了。记得当时上网看的是赢海威时空,内容虽然跟今天的网页无法相比,但仍然让人非常的兴奋,也由此记住了中国的互联空包快递网先行者——张树新女士。她是赢海威时空的创建者,人们耳熟能详今天的互联网大佬们,什么马云、马化腾、李彦宏,可张树新对中国互联网的贡献在我的心目中一点也不比他们差,张树新绝对是中国互联网的先驱式的人物。
报业的疯狂扩版和招兵买马
互联网杀死了传统媒体
同样的1997年,也是报业大发展的时期,S城市晚报从原来的8版扩版为16版,全国城市晚报也大致如此,可以说当时的S城市报业一片红火,形势大好不是小好,同在我们S城市广播电视报的一位哥们也在晚报在扩版中应聘过去当记者。而我因为刚刚从电视台过到电视报,没有选择再次跳槽。
2003年礼品网有哪几个网站,笔记本电脑还是稀罕物,由于单位上网的同事越来越多,办公室几个编辑只配一台电脑已经不能保证我随时随地的上网。为了上网方便,我就想自己购买一台笔记本电脑,以便在单位或者家里能随时上网。
传统媒体借力互联网蓬勃发展
过去我没有采访任务的时候,一杯茶,四版的报纸竟能看上一上午,现在报纸变厚了几倍,却一杯茶还凉,报纸就差不多看完了。因为报纸上的内容70%以上都是网络上的稿子,本地的新闻就那么几版。过去晚上在家和邻居们都很熟,因为没有事情的时候能经常走动走动,现在却和可能千里之外的网友很熟,和邻居很陌生,有时对面住都不认识。过去陪老婆逛街无奈,现在陪老婆上淘宝购物很愉悦。我是一个书迷,过去经常一个人到书店看书,现在经常在电脑上看电子书。过去经常在书店购书,包里至少在有一本随身的书带着,不时地翻一翻。现在包里虽然也有书,却是电子书,而不再是纸质书。过去办公桌上肯定有一本大词典,现在词典都不知道放哪去了,因为有了百度,想找什么查什么比查词典还方便得多。
然而以晚报为首礼品网发货地址乱填都市报进入最火的时候也是我们的广播电视报衰退的开始。从2006年开始,广播电视报的日子就越来越艰难,我们的广播电视报是如此,全省全国的更是如此,大家都在为生存拼搏。
1997年,S城晚报才8版,而且版面在文化新闻的设计上还主要是传统的诗歌、散文、小说为主,演艺圈新闻所占比重并不大,几乎没有多少片面报道演艺圈事。但在扩版之后则有至少二个片面报道演艺圈的新闻事件,而且是每天都有报道,而我们的广播电视报才每周出一期,因此无论是在时效性上,还是在编辑篇幅上都无法和晚报的娱乐新闻相比,更要命的是晚报开始刊登电视节目单,电视节目单原来晚报是不刊登的,现在他们也在刊登了,这对于以节目单为主要内容的电视报是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广播电视报最辉煌的时期恰恰是在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一段时间,那段时间里以晚报为首的都市报尚未扩版,还没有把娱乐事件做为主要的报道方向。
虽然在互联网开始的那段时间广播电视报也借力互联网不少,但与晚报借力于互联网相比,还是差远了,很快就因为都市报每天大篇幅的娱乐报道而走入了衰退。
1997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从S城市电视台调到了S城市广播电视报工作,仍然做编辑记者,当时在报社做编辑还几乎没有人用互联网上的稿件,基本上还是“剪刀加浆糊”的传统编辑时代。但由于我家有电脑并且能上网,所以从网上下载了一些稿件。这些稿件给我的编辑生活带来的变化绝对是颠覆式的,因为当时全报社所有的编辑还没有一个人从网上下载稿件进行报纸稿件的编辑。网上的稿件不但质量高,而且可读性也非常的强,大受读者好评,报纸也比因此比往好卖许多。自己也觉得找到了办好报纸的金钥匙,同时也为自己从电视台的记者转行为报纸的编辑而内心非常高兴。
到了2006年以后,全国的电视报日子好过的已经没有几家了,到了2008年全国的电视报已经有好多已经停办,在办的也多数处于亏损的边缘。沈阳广播电视报若不是沈阳电视台的补贴也早就办不下去了。终于2010年12月1日这一天,由于S城市广播电台和电视台的合并,由于省内广播电视报的整顿,S城市广播电视报终于走完了自己近20年的历程,宣布停止出报。我个人的工作也随着报纸的停刊而进入了一年多待岗状态,直到2012年4月份才由原主管单位重新分配工作,进入重组合并后的S城市广播电视台新闻广播工作。
我在1997年进入广播电视报的时候,也是广播电视报比较好的时候,谁能想到从1997到2007年的10年间,由于互联网的发展,让像我这样的一群媒体从业者出现了颠覆性的择业变化。当年从大学老师考入电视台做记者,想自己可能一生就是一个电视人,后来做了报纸没有想到报纸也会因为互联网的发展而被迫停刊。由于报纸的停刊自己又到了现在的广播电台做广播新闻,因此真的可以说因为互联网,我的个人的新闻从业发生改变。
现在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因为互联网,媒体人的命运发生改变的绝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快递既不是第一个,也绝对不是最后一个。
可当时的笔记本电脑一台都在一万元以上,一下子根本拿不出那么多钱,于是我想到能不能通过贷款的方式购买了一台,记得当时可贷款购买的那台笔记本是方正笔记本电脑,原价也是一万元以上的。为了购买这台方正笔记本电脑,我还特意办了一张广发银行的信用卡,一个月固定要还三百多块钱,还三年时间。到2006年我才把贷款的钱全部还上,到了2006年,笔记本电脑已经相当普及,我的那台方正笔记本空包网电脑按时价也就值二三千元吧。可当年能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上网,绝对不亚于今天拥有一台苹果5S的感觉。绝对是身份的标志。
传统媒体的日报和晚报,从1998年到2003年前后,借助互联网进入了从未有过的繁荣期。尽管报纸上的新闻都是网络上摘下来的,尽管对于上网的人来说已经不是新闻,可那时候单位上网还不是很普遍,家庭宽带更是尚未普及,因此网络上的新闻稿件还未能被很多人能看到,所以对于报纸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期,也是报纸卖得最火的时期,记得沈阳晚报和辽沈晚报在扩版为16版不久,就很快扩版为32版,甚至64版,有时候还出过单期的100版,美其名曰限量珍藏版。
去年2017礼品可以用礼品网吗,中国互联网企业百度的广告收入超过了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收入,同样是去年,S城市晚报的广告收入却下降了三分之一,前面提到的我的一位原广播电视报的同事应聘到S城市晚报做记者,他现在在S城市日报主管广告创收,前些天聚会时我看他也是一脸的无奈。而我所在的广播电视行业广告也是不乐观,同行们都说传统媒体的好日子快过去了,自我感觉也是这样的。上世纪90年代初,记者下去采访,可以说被采访单位是相当重视的,不但车接车送,还有行业内都知道的小收入什么的,现在虽然也有,但和那时候相比,真的是天地之差。更主要的是过去真的把记者当无冕之王,而现在呢,几乎把记者当“中央巡视组的”。过去是欢迎,现在是极不受欢迎。过去记者很崇高,现在记者很魅俗。
之所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互联网真的是一场深刻的历史性革命,它比历史上的所有的革命,工业革命、电气革命、电力革命、电子革命、信息革命等等来得更凶更猛。它将会从全面改变我们的生活,改变我们的世界,甚至改变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不过话又说回来,事情都有两面,互联网的改变真的全是有利人的身心发展的吗?真的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了吗?现在有关互联网的负面报道也越来越多,地面传销变成了网络上的了,各种诈骗行为也上网了,QQ诈骗、银行诈骗、各种垃圾信息,防不胜防,不一而足。这不免引起了有识之士的担忧,著名作家莫言说:“有了网络后,人们的头脑里并没有比从前储存更多的有用信息;没有网络前,傻瓜似乎比现在少”。现在上网的时间越来越多,而看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在上个世纪80年代的时候,大学生能安下心来静静地阅读他的《百年孤独》,而且因为不大容易读懂,可能会认真地读上几遍,现在的大学生能认真地读上一遍《百年孤独》的时间恐怕都不多了。为什么,也许觉得读那个太累了,远不如什么穿越小说呀、玄幻小说呀来得过瘾。也许过不了多久,也许10年,也许20年,人们会十分想念原来上世纪80年代在静静的灯光下全心阅读精美报刊和杂志的美好时光。想念那时候京东空包网读《读者文摘》的感觉,怀念那时候读《新周刊》的感觉。
文/张吉顺
还记得的你是如何开启互联网生活的吗?
过去说没有电,点蜡烛看电视,听起来绝对是本山大叔的笑话小品,现在却绝不是现实版的传说,因为电视可以躺在被窝里用手机看了。过去书籍的的确确是用来看的,现在纸质书却越来越变成收藏品了。过去大家一起共同的话题远比现在少,现在有了网络,什么“马航失联”,什最便宜空包么“文章出轨”,什么韩国“岁月”号沉没,什么“上淘宝”,什么“上京东”,什么“光棍节”,什么“大数据”,什么“互联网金融”,不一而足。
猜你喜欢